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
您现在的位置是 >> 首页 >> 校园新闻

城南中学2013年度工作总结
来源:校办室  点击数:3102  更新时间:2014/3/29

一、强化学校德育工作

1、德育工作网络化

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,党总支书记和1名副校长抓德育,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,以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形式,实现了德育工作网络化,实现了全员德育、全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。一年来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4名,在学生中发展预备党员3名。成功举办了17期基层党校培训红,有180多名学员结业。部分班级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。向当地政府、派出所不定期汇报德育工作情况。教育学生尚德崇文、明礼诚信以及和谐发展。

2、德育方式多样化

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更趋规范化和科学化,从而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。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、思想政治课、午间静校、班会、环境卫生包保等德育阵地,加强基础道德教育。开展文明学生、文明班级、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,教育学生远离网吧,举办书画大赛、演讲比赛等活动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遵纪守法和安全教育。每周一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,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,开展清明祭扫、反邪教教育、毒品预防工作等专题活动。进行经典育读比赛,举办以“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”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。学生会活动有声有色。坚持正面引导教育学生,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,塑造学生健全人格。

二、强化学校队伍建设

3、强化班子队伍建设

班子成员坚持进行理论学习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,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加强党的先进性和保纯性教育。校长、书记和副校长按规定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岗前培训和提高班培训。先后参观学习了马鞍山二中、怀远三中、砀山中学、金陵中学、华东师大二附中等学校。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,经常召开校长办公会,对学校日常工作进行研讨和安排。坚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,先后选派代表去独山中学、新安中学等处,对比研讨各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相关管理规定。按照裕安区教育局对学校机构的规范要求,对处室调置和岗位职责进行了规范,教务处集中精力抓教学常规管理,教科室集中精力抓好教育科研管理,政教处集中精力抓好学生管理,电教实验中心、总务处和办公室各司其职。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实行直选式,充分调动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,培养教师积极竞争和服从集体的意识。

4、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

充实年级部,加强年级部管理,各年级部制定周月工作计划,细化值班巡查,不定期召开年级会议,探索管理新模式。班主任是学校一切工作里最重要的抓手之一,班主任能够做到爱生如子,严慈相济。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制度,逐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,建立班主任会议制度,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,培训方式多种多样,加强理论学习和进行案例分析,部分班主任到外地参加培训,到合肥一中参加全国“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工作方法”,50多名班主任参加了全省“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”培训学习,去太湖中学和五千年文博园等地参观学习。

5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

以爱国守法、爱岗敬业、关爱学生、教书育人、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的师德标准,增强以德立身、以身立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学校采取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,全体教师能够以德为先、顾全大局,能够教书育人、为人师表,能够释放正能量、维护学校良好形象。全体教师能够向书本学习、向其他教师学习,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。学校每周五下午三四节课是观议课和集体备课时间,既保证了活动时间,又保证了活动的质量。

三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

6、强化教学常规工作

好的结果是由一个好的过程获得的,学校近年来强化了过程管理。加强考勤工作,考查师生的出勤情况,考查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。全体教师出勤正常,确保教育教学环境有条不紊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,培养学生的锻练习惯,锤炼学生勇敢顽强、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,促进学生在身体、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。严格按照高中教学计划进行教学,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,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大课间活动是以“健身强体、育德促智、审美悦心、发展个性”为宗旨。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,为此我校制定了《六安市城南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办法》,着力就教学设计、作业批改反馈、关爱学生、教学效果进行了创新规定,这是学校重过程、重教育对象、重实时效果的一个重要尝试。教学设计分组进行评价,也是重公平公正的一个重要表现。将过程评价与绩效挂钩,既是重过程,又是体现优劳优酬的激励办法。

7、强化教研教改工作

全体教师能够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。积极开展优质课大奖赛和教坛新星评比活动。多次开展公开课和示范课活动,每个学科都按教学部门安排完成了听评课任务,做到了评教相长、共同进步。有多名教师参与中考阅卷 和高考评卷,在评阅试卷中进行总结与反思。为了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,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,促进教师持续、科学和快速发展,我校适时成立名师工作室。名师工作室进行了教研理论学习,开设名师讲座,建立学员论坛和重视资料积累。名师工作室还会在课堂教学研究和问题行动研究方面下功夫。此项工作受到市局区局的首肯。全体教师都能做到边教边研,都能在教研中快速成长。

8、强化毕业班工作

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,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重心工作。针对毕业班的实际情况,毕业班工作领导组组认真分析形势、分析高考、分析学生实际成绩,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。教学部门和高三备课组严把资料和试卷关。毕业班实行月考制,每次月考都要进行分析和评估,召开毕业班教师会商会,针对我校的生源质量,提出了狠抓基础适度提高的教学方法。针对高三学生压力大的情况,学校正面宣传正确的人才观,学校一直强调注重学生心理疏导,每年都请心理学专家来校作心理辅导。由于方法得当,措施得力,学校高考本科达线人数逐年攀升,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。

四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

9、强化学校软件建设

学校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底蕴,文化底蕴是多年的耕耘不辍的积淀,是历代全体师生努力的结果。学校校史室已经建成,正在组织筹备各方面的内容,将更加真实地展现建校四十多年来的发展轨迹,展现学校生存的艰辛和发展的荣光,总结经验克服困难继续前行。《心烛》杂志按期发行,校园网站运行良好,档案室正在整理,班级文化逐步加强。学校开展了各学科知识竞赛,组建了阳光体育运动,举办了体育运动会、文化艺术节,承办了裕安区两届校园文化艺术节,并且获得表演类一等奖,师生从中受到熏陶,在参与中得到提高。工会团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捐资助学送温暖活动,帮助那些即将失学的青少年,帮助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孩子,帮助那些无力生活的人们,这些活动既让受益者感到温情,又让捐助者感到慰藉。

10、强化校园美化工作

校园建设做到科学简单经济实用。利用校安工程对学校进行了细致的打造,学校主干路简洁大气;广场开阔大方;绿化带跟季节搭配,做到春有花、夏有荫、秋有果、冬有意;水池内锦鲤游动,不停地变换一幅幅美丽的图画,师生在怡人的环境里洗涤心灵;文化墙荟萃了中外教育的精髓,其中有《道德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弟子规》,有对仁、义、礼、信的诠释,有国外重要的历史变革的大事件。文化墙的每一面都蕴涵着源远流长的历史,每一面都博大精深。让我们弘扬华夏文化,让我们吸纳世界文明。

五、强化后勤管理工作

11、强化安保卫生工作

建立健全各项安保卫生规章制度,学校成立了安全保卫组,加强安全教育,层层落实任务,确保无重大事件故发生,牢固树立“珍爱生命,安全第一”的意识。门卫工作人员由负责安全领导对其进行评聘。门卫、学校餐厅和学生公寓管理质量逐步提高。配合交警三大队管理门****通。及时通报各地出现的安全事故,警示师生注意安全。采取各种措施向师生广泛宣传,利用宣传橱窗和显示屏宣传防食物中毒、防电、防火、防溺水、防交通事故等常识。成立学校安全事故应急组。学校对班级卫生实行量化考评。各班级能够积极主动地搞好班级、寝室及公共卫生区的卫生,做到一日三扫。建立健全督查与激励机制,由学生检查、学生评分、学校奖励。教育学生爱护环境、讲究卫生、做文明学生。积极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。学校近年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。

12、强化校园建设

利用义务段债务化解,利用2009-2012年的校安工程,逐步实现学校的有关规划,有效避免重复建设。利用校安工程重建了综合教学楼及附属楼、学生公寓A楼,总建筑面积15241.6平方米;加固了学生餐厅,男生公寓1号楼11号楼,女生公寓楼,总加固20456面积平方米;修建了附属工程(含综合楼及附属楼周边的广场,花池,含教学楼前广场、水池、文化墙,含学生公寓A楼的周边等)。校安工程首批总投入约为2101.269319万元。校基建组全体成员担任管理组成员,分管后勤副校长和总务主任作为驻工地代表,学校校安工程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充分认可。学校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,运动场政府投资约400万元,学校东边土地拟征给学校,政府已支付农民三费补偿,区政府正在修建学校的北大门的桥梁。

13、强化财务管理

按照教育结算中心实行会计工作规范化,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,学习财务管理规则、《会计法》、《统计法》和《审计法》,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。坚持收支两条线,总务部门按时进行清费工作。开支执行教代会规定,绩效工资发放执行上级有关文件,并在校务公开室公布。一切收入按照规定入账,实行收费公示。电教实验中心和基建组能够认真工作,认真进行市场比价,严把质量关,严把价格关。做好国家助学金、开发银行、义德资金管理工作,严禁均分和挪用。学校有一名副校长和政教处负责资助奖励工作,对那些经济困难、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给予资助和奖励。

上一篇: 关于做好2014年高考体检工作的联络函
下一篇: 城南中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报道(三)
六安市城南中学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、建立镜像经营许可证编号:皖ICP备05016403号-1
学校校址:安徽省六安市六佛路 联系电话:0564-3611201 邮编编码:237151 投稿信箱lacnzxxbs@sina.com六安新闻网
总访问量:16244609 人次 总浏览量: 16270472 人次 日均访问: 2139 人次 今日访问: 187人次  在线人数:2人

皖公网安备 34150202000328号